手术室里,他细致、严谨,做事一丝不苟。手术室外,他亲切、飒爽,是大家眼中的“社牛”。从医二十多年来,他在专业上从不懈怠,勇毅笃行、守正创新,为无数胃肠疝疾病患者带去健康福音。面对患者时,他当他们是朋友,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对于好医生的标准,他这样理解——
(相关资料图)
“正好有个会诊,还要麻烦你们先跟着去瞧一瞧。”话刚落,说话人市人医副院长、大外科主任戴春已疾步朝着目标科室赶去。
直行、右拐、上行再左拐,记者跟随戴春的步伐,几个利落的拐弯已经从门诊大楼到了住院大楼消化内科。调取、查看病理报告,紧接着进病房查看、询问患者身体情况,再移步到科室医生办公室,至此戴春有了判断,与患者家属就接下来的治疗方案进行告知、交流。因患者82岁高龄,患者家属忧虑较多,察觉到这一情绪,戴春耐心解释并结合患者当前情况给出了两个治疗方案,讲明其中区别,在他笃定又详细的讲解下,患者家属的眉头逐渐舒展,并直言: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听医生安排,我们全力配合。
遇事沉着冷静,与人交流不疾不徐,叙事逻辑清晰明了,在这场不到20分钟的会诊中,记者直观感受到了戴春待人做事时的 “轻重缓急”和“游刃有余”,他有着能迅速令周围人安心的 “超能力”,这源自戴春业务上的深厚功力和面对患者时的换位思考。
二十多年前,立志要做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戴春来到市人民医院外科,当时市人医正逐步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及阑尾切除手术,而一项 “只要打几个眼就能解决大问题”的微创技术迅速引起了戴春的注意,“我们这一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患者的健康。”本着这样的初心,戴春坚定了钻研“微创”技术的决心。
自那以后,戴春的工作方向便与“微创”技术的发展紧紧相连,但凡有相关的学术会议、论文,他都如海绵吸水般去听、去看、去思考,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一年又一年不断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并带头在科室推技术、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市人医“微创”专科实现了传统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2D超高清腹腔镜到3D腹腔镜,“迷你”腔镜到腔镜“膜解剖”的升级突破,成为了镇江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微创手术占比达到了90%以上,这样的占比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荣誉令人振奋,但最戳医者心的永远是患者的肯定。在外科手术中,治疗技术和器械是冰冷的,但戴春总会通过言语行动去化解这份冰冷,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希望。曾经有位83岁高龄的“贲门腺癌”患者,家人慕名找到戴春,80岁是外科手术难度跨越的一个分水岭,手术的成功与否必须跨越高龄机体功能差带来的手术高风险、麻醉高风险、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多重大山,凭借多年的经验,戴春组织胃肠MDT团队经过全面的术前讨论和准备,最终为患者实施了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的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第1天老人就能下床行走,第2天就可进食流质,并在术后10天顺利拆线。“原以为开这么大的刀要受不少罪的,没想到刀口那么小,恢复得这么快,‘微创’真是了不得,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出院时患者的家人连连致谢。
在外人看来,有着过硬技术的戴春是许多人的 “救命恩人”,相处上恐怕是会有点高冷的,但实际上,在众多患者眼中,戴春很有耐心、亲和力十足,甚至还有点儿“自来熟”,对此评价,戴春挺满意,“我希望他们把我当成一个能诉苦、可解忧的贴心朋友。”
一直以来,“把患者当朋友”是戴春与患者的相处之道,也是他所认为的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标准之一。“医术很重要,但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者懂得体谅患者,甚至把自己当作患者,才能帮助更多患者重获生机,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医生。”戴春说。
□匡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