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黄大柱(防灾科技学院)
位于北京通州的宋庄被称为“画家村” ,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学习、创作。据媒体报道,在这个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上的艺术小镇里,有着超过三十家大中型美术馆、数千个艺术家工作室。全球超过80%的国家级艺术馆、博物馆都收藏和展览着来自宋庄艺术家的作品。这里,也是中国艺术教育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平均每年在宋庄进行各种艺术学习者达到2万人,有各种规模艺术培训机构55家。
现如今,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已升级为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3个特色小镇之一,被《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定位为特色型商业消费聚集区。大刀阔斧的改造正在这个北京东郊的村庄上发生着,但创造这片艺术旷野的艺术家们,生存空间似乎日渐逼仄。转型升级的宋庄,请给艺术家留出一个“喘息”的空间。
宋庄的转型升级符合艺术区和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纵观中外艺术区的发展大多会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最开始自发形成,不断发展壮大。然后是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商业的介入,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艺术家被迫纷纷离开,寻找新的据点。最后商业深度化,变成艺术旅游和文创产业的聚集区。最终的结局则要么越来越商业化,成为单纯以“艺术”为装饰的旅游休闲区;要么逐渐衰落,无人问津。目前宋庄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型期。
转型必然会带来阵痛,而宋庄转型的阵痛正在由艺术家们承担着。对于宋庄来说,转型意味着原有的,已融入生活中的事物会难以避免地被改变,而对于从外迁来的艺术家们,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商业化带来的租金、物价的上涨,生活成本增加。这恰恰触及到了宋庄一开始的核心竞争力——一批喜爱艺术的人因其生活成本的低廉而聚集在了一起。“有的腾退,有的按违法拆除,弄得不论是本地人建的艺术区用房还是画家自建的房子,不知道哪天会被拆除!”艺术家们成了转型压力最直接的承担者,在这个大环境下,艺术家们根本无法安心创作,好多人被迫选择了离开。
宋庄因艺术家而兴,留下艺术家才能留下宋庄的“魂”。不同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废弃工业厂区的朋克特色和丰富的商业资源,宋庄在外表上作为北京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农村,并不那么能惹人注目。由于许多艺术家个人工作室并不对外开放,美术馆和画廊里晦涩难懂的作品让许多游客闻名而来却失望而归。当前的宋庄艺术生态是极其脆弱的,艺术家大量流失,但文创企业尚未补位。全球经济都面临衰退,文化行业作为滞后端的消费板块,绝对是重灾区。宋庄最宝贵的资源其实就是聚集于此的艺术家,千百位艺术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创造了这个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瑰丽的艺术小镇。如若没有了艺术家,宋庄只能是个“庄”。
不可否认,转型升级者未尝没有考虑到艺术家的生存空间,但仍需要采取更多实际的行动。筹备数月的中国宋庄艺术市集在2023年2月21日开幕,首日人潮涌动。艺术市场的大众化是无数从业者心心念念的期待,特别是当下亟待复苏的宋庄——这个全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聚集区。当下宋庄对公众的整体吸引力仍非常有限,艺术家难以养活自己,在缺少有效的扶持管理机制的情况下,艺术家还能留住多少呢?租金房价的高企让艺术家们高呼“连商业都活不下去了,艺术还怎么活下去呢?”在转型升级期间,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扶持管理机制是宋庄目前留住艺术家的当务之急。
留给艺术家一个“喘息”的空间,宋庄这片艺术旷野将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