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点!想把娃培养成有自驱力的“学霸”?这八条建议请收藏

来源:文汇网   2023-06-09 14:14:30

父母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资料图)

养出一个真正能够自我驱动的学霸?

下面这8点,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学从业者以及一个母亲的经验,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要轻易搞物质奖励

放弃“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块”这样的做法,

因为这会很容易教会孩子:

我读书不是出于好奇和探索,而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赏;

学习不是我的事,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学习是痛苦的,需要外在物质利诱、补偿才行;

父母不信我能把成绩搞好,得要额外奖赏。

久而久之,父母的奖赏,就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在没有奖赏和回报时,就会丧失自驱力。

怎么做比较好?

我不会提前允诺奖品,但是如果考试结束后,孩子自己觉得很开心,

我就会趁机回应:

“哇,你的努力得到回报了,这真是值得庆祝的一天哦,

我们去吃顿大餐庆祝一下吧!”

奖励与庆祝不同,奖励是事前的利诱。

庆祝则聚焦于孩子当下的那个成就感本身,

这更容易帮孩子保持兴趣。

不要随便惩罚孩子

“你真蠢!怎么一直学不会!”

“75分?别指望我带你出去玩了!”

诸如此类的指责、羞辱不要再说了。

说多了,孩子只会学到“读书太可怕了”“学习等于威胁”的观念。

很多孩子还会变得习惯性拖拉和回避学习上的挑战。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学习时,一定别干扰他(除非孩子求助你)。

只有孩子情绪是放松的,觉得读书是安全的,

他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喜欢上学习。

当然,你还可以忽略孩子的“问题”,多鼓励孩子,比如:

“考了75分,那你75分的知识点是怎么学到的呀?”

“你比别人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哦。”

“你在阅读理解题上正确率很高呢!”

“你的卷面真的很干净……”

就这样,一点点帮孩子建立起信心。

时间不要安排太满

若干年前,我给人做家教,遇到过这么一件有趣的小事:

我辅导的那个小孩读五年级,每天写作业都能磨蹭到半夜。

后来,妈妈就跟他约好,

只要作业能在晚上8点前写完,就能玩半小时的电脑游戏。

那天,小孩7点过一点就写完作业了。

他妈妈可能觉得那么早放家教回去太不划算,

于是又翻出一张试卷,请我盯着孩子做。

孩子满脸沮丧,

然后,又启动了无限拖拉的写作业模式。

后来,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会这么干。

他们总会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满,

看不得孩子无所事事地玩儿。

读书、写作业这个事对孩子而言,

就像是“西西弗斯的石头”,

永远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面对一个永远都完不成的任务,

孩子的积极性会大大被挫伤。

学习纯粹变成了混时间,

不磨蹭才怪。

简单一句话,留白非常非常重要。

约定好学习任务和时间后,

其他时间最好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

一定不要人为制造孩子的厌学情绪。

尽量提供按部就班的平稳生活

我的咨询室里,接待过很多“乖小孩”。

他们平日里成绩不错,

可是某段时间,忽然成绩严重下滑,

上课也无法集中精神。

一了解,多半是那段时间,

这个孩子的家庭出现了一些问题。

可能是家里有了什么变故,

或者是父母出现比较严重且持续的争吵。

当平稳的生活节奏被打乱,

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到波及。

而一个内心不安的孩子,

是很难专心投入到学习中的。

所以我们说,

给孩子提供按部就班的生活,真的非常重要。

简单理解,就是该上课上课,该写作业写作业。

该吃饭吃饭,该玩要玩。

所谓学习习惯,早期就是生活习惯。

所以,请确保孩子生活中,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固定不变的。

确保睡眠时间也很重要。

睡前不要训斥孩子。不要让孩子哭。

不要做太刺激孩子的事。

大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需要是平稳的,尽量和谐的。

平稳、和谐的生活,首先会给孩子带去好情绪。

好情绪带去好的专注。

一个家庭,如果有各种问题,孩子肯定无法专注去读书。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和谐的亲子关系,容易产生成绩优异的学生,

而问题家庭里,多的是差生。

要会设置目标

读书当然需要一定的规划和目标,

但是,很多家长误把“愿望”当“目标”。

比如一个180斤的人,定下目标“我要瘦成90斤”,

这更多只能算一种“愿望”。

愿望很美好,但难度太大,想要实现太困难了。

很容易半道放弃:算了,听天由命吧。

而定下目标“我要每顿饭吃8分饱,

每天坚持运动10分钟、喝500ml的水”,

这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它更能让人坚持下去。

学习也如此。

一个英语考试总是70分的孩子,

你要求他考到90分,

这是你的愿望和期待。

但是,如果你陪孩子一起约定:

“每一次测试提高5分,每天背5个单词,每天读5分钟课文。”

这才是目标。

这样的目标,具体又容易实现,

才能真正突破英语成绩。

提高记忆力是有方法的

尖子生与差生之间,差的并不是智商,而是记忆力。

而在我们的大脑里,掌控记忆力的那个东西叫海马体。

所以,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就要在海马体上好好下功夫。

制造快乐

人在快乐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

这个物质会刺激海马体,

让它的记忆能力更强,从而学习更高效。

利用好记忆规律

今天学的知识,24小时后、48小时后再看一次,

一周后再去看一次。

某个信息来了又来,海马体就以为很重要,

信息就会被保留下来。

这就是复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反复一直读某个信息,

而是读完放一边,隔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后,再看。

跳出舒适区

举个例子。

看书的时候,在书上写注释、荧光笔画重点,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对这种轻松的重复方式并不感冒,

放下书,你可能很快就忘了。

换个方式:看完一本书,放下。

第二天,回忆这本书的内容,画个详细的思维导图出来。

大脑在经过回忆、思考挣扎后得到的知识,才是我们学到的。

从这个角度说,做题目和测试也是有好处的。

它需要思考,会挑战大脑的舒适区。

大脑在适度的紧张和挣扎过后,

知识就记得更牢固。

重视输出

学到的知识,通过输出,能更深刻地保留下来。

什么是输出?就是把学到的,再演绎一遍。

方法一:做出来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

我看过的,可能会不记得,

我做过,我就懂了。”

特别是数理化,很多可以动手操作起来,

常动手实践的孩子,脑子更灵活。

方法二:说出来

盯着孩子写作业、抓着机会给孩子讲解知识,

不如趁闲暇时间,让孩子来教你。

“这题你是怎么学会的?能给我讲讲吗?”

“这方面的历史我很有兴趣,但我不懂,想请教你……”

让孩子成为会讲题的小老师,

知识会更加牢固、学习更有乐趣。

方法三:写出来

看了某个文章后,隔一会,把它写出来。

富兰克林的写作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

看文章,再凭记忆写出那个文章。

如此反复。

因为大脑更重视输出。

提供资源和支持

双减后,父母到底能为孩子做什么?

不是催逼孩子,而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资源和支持。

比如,坚持亲子阅读,尽量拓宽阅读面;

多陪孩子去逛各种博物馆、有趣的展览,

多参与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我家儿子小的时候,

我最经常带他玩的,

就是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小游戏。

孩子们是识货的。

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探索资源,

孩子们更容易感兴趣。

最后我想说,成为学霸,当然不是人生的终点。

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能走多远。

相信孩子,相信的力量,可助孩子抵过岁月漫长。

转载:凯叔讲故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