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各西方发达经济体,我国在数字支付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各网络购物和支付平台在极大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理念的转变。
(资料图片)
特别是很多平台推出了借贷功能,如人们常用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使人们不再盯着每月的收入进行消费。
那么,大佬们和各大平台为什么都要借钱给人们呢?这背后有什么猫腻呢?
各平台争相借钱
从已有的主要平台来看,借钱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即时消费类借贷,主要代表是花呗、京东白条等,有点类似于信用卡消费。
用户在消费过程中,使用该方式先行付款,在下个月还款之前实行免息服务,一旦还不上可以办理分期还款,按照约定利息进行本息合计还款。
另外一类是民间借贷类,主要代表是借呗、微信微贷等,是给用户提供资金中转和应急用款的主要方式,自放款之日起按照约定利息计息。
各平台推出的借钱模式,在拓宽互联网金融服务、拉动人们消费、提供应急借贷途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们在面临小额资金周转不开时,或者囊中羞涩无钱消费时,避免了向他人借钱和结账时后退的窘境。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背后同样猫腻多多。
放贷背后猫腻多
关于即时消费类借贷,用户使用的准入门槛是必须用该平台进行实时消费。
如在淘宝上购买商品,必须绑定了支付宝账户,可以选择花呗的形式进行消费,在京东上购买商品,可以开通使用京东白条。
这两项都相当于平台借给你钱,让你先向他们购买商品,之后再还他们钱,有点类似于“赊账记账“的形式。
相当一部分实体店,也开通了花呗支付功能,只要选择扫码支付宝的形式付款,就可以用花呗付款,这类似于信用卡的形式。
使用花呗和京东白条,在一个月内还了就不用付利息,还不上就要向相关平台支付利息。
平台利用该方式,让顾客使用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了自己的商品,同时获得了赚取利息的机会,可谓一举三得。
至于微信微贷、借呗等形式,其具有的民间借贷性质,使其利息远高于银行借贷利率。
各平台充分研究了法律相关规定,将年化利率都设置在36%以内,规避了法律禁止的利率部分,但一般又都高于24%。
在法律不禁止也不保护的部分,利用和普通用户签订的格式合同约定相关利率,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各平台在积极借钱给用户的背后,是最大程度逐利的需求驱动的。
超前消费存隐忧
在国家大力推动多元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大的互联网金融品牌成为重点推广对象,因此被普遍纳入国家征信系统。
当借贷者一旦断供,不能按期归还本金和利息的话,就会将逾期信息上传自己的征信系统,甚至被纳入”失信人“范畴。
而在平台上借钱和使用分期的用户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对于之后的购房、创业、参军、考公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使用者在平台借贷消费,养成了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不良生活习惯。
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不能做到合理规划,不能量入为出,与同龄人攀比高消费奢侈品消费,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沾染其他恶习,甚至促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虽然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至于出现恶性催债违法放高利贷的情况,但使用者一旦出现长期断供,很可能拆东墙补西墙,病急乱投医,在慌不择食中涉足网贷、校园贷、裸贷等违法放贷行列中,给自己正常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困扰,甚至身心健康被严重摧毁。
在当前经济和就业大背景下,年轻人要获得稳定体面的工作颇为不易,在收入难以保障宽裕生活的前提下,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借贷消费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戒掉就很困难,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佬们和各大平台纷纷借钱给你,这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更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资本逐利的迫切需求,对于使用者有百害而无一利。